三个月后,
赵祯已经下葬,定庙号为仁宗,这既是对他在位多年,宽仁为政的盖棺定论,也承载着朝野上下对这位帝王的无尽哀思。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四岁的太子赵鼎在曹太后与百官的拥立下,于大庆殿登基继位,改元“丰和”。
只是稚子临朝,主少国疑,朝堂之上早已暗流涌动,如今更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微妙态势,
文臣之首、当朝宰相韩章权倾朝野,禹王与兖王各拥宗室势力,而曹太后则垂帘听政,居中调和,维系着表面的平衡。
韩章身为赵祯倚重的肱骨之臣,向来忠心耿耿,对先皇遗志恪守不渝,
即便如今大权在握,对幼主赵鼎依旧恭敬有加,行事沉稳有度,毫无骄纵之态。
而禹王和兖王虽然在韩章和曹太后的压制下,在这朝堂之上,表面上依旧保持和睦,但内里却已经暗流涌动。
与此同时,
千里之外的宁国都城,
身为宁王的千阙正对着眼前的景象,眉头紧锁,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只见他的面前,一位二十多岁的美少妇身着素雅宫装,怀中小心翼翼地抱着三个粉雕玉琢的小萝莉,
三个孩子梳着双丫髻,睁着懵懂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遭陌生的环境,时不时怯生生地往少妇怀里缩了缩。
而这位美少妇,年约二十七岁,眉梢眼角带着几分疏离的英气,容颜清丽绝尘,气质清冷如月下寒梅,
正是先皇的岐国公主,曾经的福康公主赵徽柔。
原来赵祯临死前留下的那一道遗诏,是将他的四位公主送到宁国与千阙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