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归途闻誉 宏业初成

七月的关中大地,骄阳似火。

奕帆三人辞别司徒雄的山寨,沿着蜿蜒的官道向西安方向行进。

这一路上的景象,让三人的心情都颇为沉重。

正值盛夏时节,本该是庄稼茂盛、绿意盎然的季节,可沿途所见却是一片萧条。

龟裂的田地里,稀稀拉拉的麦苗枯黄萎靡,偶见几个面黄肌瘦的农夫在田间劳作,眼神中满是茫然与无助。

总镖头,今年这旱情可比去年还要严重啊。

刘正望着路旁的景象,忍不住摇头叹息。

王六擦了把汗,接话道:可不是嘛,听说渭河都快见底了。要不是咱们镖局时常施粥,这路上还不知道要多出多少饿殍。

奕帆默然不语,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穿越至今已四年有余,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事业,但面对这天灾人祸,仍感力有未逮。

暗下决心,定要加快步伐,让更多百姓能在这乱世中安居乐业。

第二日傍晚时分,三人终于抵达了扶风县。

这座位于西安以西的小县城,城墙斑驳,街道狭窄,却因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商旅络绎不绝。

醉阳楼作为城中最大的客栈,三层木楼虽然略显陈旧,但门前车马川流不息,显得颇为热闹。

三位客官里面请!

店小二热情地迎上来,肩上搭着的白毛巾随着他的动作一甩一甩的,是用膳还是住店?

要三间上房,再备一桌酒菜。

奕帆吩咐道,随手抛给小二一块碎银,挑些拿手好菜上来。

小二接过银子,眼睛一亮,连忙躬身道:好嘞!三位客官稍等,马上给您安排!

在大堂落座后,环顾四周。

这醉阳楼虽然设施简陋,桌椅都已磨得发亮,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大堂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有行商的,有走镖的,还有一些江湖人士,正高声谈论着近日的见闻,好不热闹。

邻桌几个商贩模样的汉子正在热烈讨论着什么。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商人说得眉飞色舞:你们是没瞧见,秦王商行新出的那个水泥,可真是神物!遇水就能凝固,比糯米灰浆还结实!

另一个穿着绸衫的胖商人接话:何止啊!我还特意去看了西安到灞水那段水泥路,现在人都叫混凝土马路,马车走在上面那叫一个平稳,连颠簸都少了许多!

听说还有大户人家都在装什么自来水,改造厨房和卫生间

一个年轻商人好奇地插话,不过这卫生间到底是个啥?听着怪新鲜的。

这时一个看似走南闯北的老商贩捋着胡子笑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据说这些都是一个叫奕善人的年轻人弄出来的。这人年纪轻轻,本事可不小,经常给流民发放粮食,是个大善人!

另一桌的江湖人士也加入了讨论:听说这奕善人武功还特别高强,陕西境内的盗匪都被他收拾得差不多了。连潼关守将杜松都跟他称兄道弟!

我听说他叫奕帆,师承华山风清扬,会使几十年前令狐冲掌门用过的独孤九剑!

一个佩刀的汉子说得兴起,还比划了两下,这运气真是太好了,居然能得到这等失传已久的剑谱!

刘正和王六闻言相视一笑。他们跟随奕帆,早已见识过独孤九剑的精妙,自己也已习得前两式,对这些江湖传言自然不以为奇。

王六压低声音笑道:这些人要是知道总镖头连九阳真经都练至大成,怕是要把眼珠子都瞪出来。

刘正也含笑点头:不过总镖头教导有方,咱们虽只学了前两层九阳真经和前两式剑法,却也受益匪浅。

他轻轻摆手,示意二人不必多说。

三人说笑间,酒菜已经上桌。

一顿饭吃得津津有味,连日奔波的疲惫也消散了不少。

七月廿三,奕帆三人终于回到了西安。

一进城,就感受到与扶风县截然不同的繁荣景象。

街道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往来行人衣着光鲜,处处透着盛世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