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防务空虚,陛下若离京,若有闪失,何人可担此天倾之责?!”
文官班列中,以都察院王御史为首的一群官员,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立刻跳了出来,声嘶力竭地反对。他们大多是太后一党,皇帝亲征,脱离掌控,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臣附议!” 一个洪亮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带着金石般的铿锵。大将军高焕出列了。他脸上带着“沉痛”和“忧虑”,对着珠帘和龙椅方向抱拳躬身,声震殿宇:“陛下心系社稷,臣感佩莫名!然,战场凶危,刀剑无眼!达延乃北狄名将,凶悍狡诈!陛下万金之躯,岂可亲临矢石?此非人主所为!臣斗胆,恳请陛下坐镇中枢,运筹帷幄!驰援雁回关之事,臣……愿亲提京营精锐,星夜前往!必斩达延狗头,献于陛下阶前!”
高焕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忠勇”和“担当”。然而,那话语背后的含义,却让萧景琰的心瞬间沉入冰窟!高焕要亲自带兵去“驰援”?京营精锐尽入其手,开赴北疆?那与放虎出柙、引狼入室何异?!只怕达延未灭,他萧景琰的帝位和性命,就要先葬送在这“忠勇”的大将军手中!
珠帘之后,苏玉衡冰冷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掌控一切的平和与不容置疑:“高爱卿忠勇可嘉,实乃国之柱石。皇帝,哀家也以为,亲征之事太过凶险。高将军久经沙场,威震北狄,由他统兵驰援,最为稳妥。皇帝还是留在京中,主持大局为好。”
太后与大将军,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以“安危”相胁,一个以“忠勇”示人,目的只有一个——绝不能让皇帝脱离掌控!绝不能让兵权旁落!
“稳妥?”萧景琰猛地抬头,目光如电,穿透晃动的玉旒,直刺珠帘之后!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冰寒刺骨的讥诮,“敢问母后!敢问高将军!”
“杨峥将军在天门关断粮死守,浴血苦战之时!朝廷的‘稳妥’援兵在何处?!”
“二十万将士饿着肚子,以草根树皮充饥,最终焚城赴死之时!朝廷的‘稳妥’粮秣又在何处?!”
“如今!雁回关危在旦夕!达延五万铁骑三日内便要踏破鹰愁涧!尔等此刻跟朕谈‘稳妥’?!”
他的声音如同九天罡风,带着雷霆万钧的怒意和悲愤,轰然炸响!每一个质问,都如同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那些高喊“稳妥”的人脸上!
珠帘剧烈晃动!苏玉衡藏在袖中的手指猛地攥紧!高焕脸上的“忠勇”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丝被当众撕破伪装的阴鸷!
“至于高将军……”萧景琰的目光如同冰冷的铡刀,转向高焕,嘴角勾起一抹毫无温度的弧度,“将军忠勇,朕心甚慰!然,京畿重地,防务空虚,岂能无大将镇守?高将军坐镇帝都,震慑宵小,拱卫社稷根基,此责……更重于驰援雁回!”
想带兵走?做梦!
“陛下!” 都察院王御史眼见皇帝寸步不让,立刻抓住机会,再次跳了出来,声音尖锐,图穷匕见,“即便陛下执意亲征!然,雁回关之危,究其根源,皆因天门关守将杨峥畏敌怯战,丧师辱国,以致门户洞开!此等败军之将,罪不容诛!臣恳请陛下,即刻下旨!锁拿杨峥九族,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以正军心!如此,陛下亲征,方可师出有名,将士用命!”
诛杀杨峥九族!
在这杨峥刚刚被皇帝塑造成悲壮忠烈的时刻!在皇帝要亲征的当口!
这已不是简单的落井下石,这是最恶毒的釜底抽薪!是要彻底寒了前方将士的心!是要将皇帝亲征的根基彻底挖断!更是要将“识人不明”、“任用庸将”的罪名,死死扣在皇帝头上!
“王大人所言极是!”
“杨峥丧师辱国,罪该万死!”
“请陛下明正典刑!”
几个依附太后的官员立刻鼓噪起来,声浪渐起。
高焕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垂首不语,仿佛默许。
珠帘之后,一片沉寂,却透着冰冷的默许和杀机。
萧景琰静静地看着下方这一幕闹剧。看着王御史那副道貌岸然、慷慨激昂的嘴脸,看着那些鼓噪的官员,看着高焕的冷笑,感受着珠帘后那冰冷的杀意。一股冰冷的怒火,混合着对杨峥和二十万忠魂的悲怆,在他胸腔里疯狂燃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好一个诛心之论!好一个杀人不见血!
就在王御史等人以为皇帝已被逼到墙角,只能妥协之时。
萧景琰动了。
他缓缓抬起手,从怀中,取出一卷被烟火熏得焦黑、边缘甚至带着暗褐色血痂和火星余烬痕迹的黄绸!
正是杨峥那份……以血与火写就的绝命书!
萧景琰的目光如同燃烧的冰焰,死死钉在王御史那张“正气凛然”的脸上。他猛地将那卷染血的黄绸高高举起!让那上面狂乱、焦灼、力透纸背的血字,暴露在含元殿无数惊骇的目光之下!
“王爱卿!”萧景琰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来自九幽的寒冰审判,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重和刺鼻的血腥铁锈味,“你要诛杨峥九族?要明正典刑?”
“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