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净疫初显·毒源惊疑

隔离区内,气氛依旧压抑,但似乎多了一丝微弱的希望。药草苦涩的气味混合着病患特有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萧景琰与王天佑站在临时搭起的观察棚下,目光紧紧跟随着几名太医院助手的身影。他们正小心翼翼地将刚刚熬制好的、墨汁般浓黑的汤药,逐一喂给那些症状相对较轻、尚且清醒的患病士兵。

时间在煎熬中缓缓流逝。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萧景琰面色沉静,但负在身后的手却不自觉地微微握紧。王天佑更是紧张得额头冒汗,不时捻着自己花白的胡须,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向漫天神佛祈祷。

终于,在等待了将近一个时辰后,变化开始悄然出现。

一名原本因高热而满脸通红、意识模糊的年轻士兵,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紧皱的眉头微微舒展,呼吸似乎也变得平稳了一些。旁边看护的助手连忙上前探试其额头,随即惊喜地回头低呼:“陛下!院正!他的体温……好像降下去一些了!”

几乎是同时,另一名一直抱着头痛苦呻吟的军士,呻吟声渐渐微弱下去,他尝试着动了动身体,虚弱地睁开了眼睛,虽然眼神依旧涣散,但显然头痛得到了缓解。

好消息接踵而至。陆续又有几名服药士兵的高热开始减退,呕吐和腹泻的频率也有所降低。虽然距离痊愈还遥遥无期,但这无疑是病情得到有效遏制和缓解的明确信号!

萧景琰与王天佑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的欣喜和激动。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些。

“太好了!药方起效了!”王天佑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老怀大慰。

萧景琰也是长长舒了一口气,但很快便恢复了冷静,叮嘱道:“王院正,切不可掉以轻心。此药方虽有效,但未必对所有人都适用,也未必能根治。需继续密切观察所有服药者的反应,详细记录不同症状者的药效差异,随时调整药方和剂量。同时,大规模熬制药汤的工作必须立刻跟上,优先供应军营和病情集中的区域。”

“老臣明白!”王天佑连忙躬身应道,“老夫这就去安排,加派人手,日夜不停地熬药!”

“还有,”萧景琰补充道,“口罩的制造和推行更不能停下。汤药治疗已病之人,口罩防护未病之众。隔离与预防,始终是对抗瘟疫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双管齐下,方能真正遏制住这场大疫。”

王天佑深以为然,连连点头:“陛下圣明!老臣受教!”

萧景琰沉吟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道:“王爱卿,你从太医院手下信得过的医师中,抽调三五名精明强干、胆大心细之人,即刻到将军府书房等候。朕有要事交代。”

王天佑闻言略感疑惑,此刻正是用人之际,陛下抽调人手去书房所为何事?但他不敢多问,立刻应道:“是,陛下,老臣这就去办。”

约莫半个时辰后,将军府书房内。

萧景琰看着面前五位被王天佑精心挑选出来的中年医师,他们脸上还带着忙碌后的疲惫,但眼神中都充满了坚定与敬业。

“诸位爱卿辛苦了。”萧景琰开门见山,“如今疫情稍得控制,汤药也已初见成效。然,瘟魔诡异,防不胜防。 病患我们可以隔离治疗,但那些隐匿在环境之中、肉眼不可见的‘病气’、‘邪毒’,我们却不得不防。因此,下一步,我们必须立刻开展消毒工作!”

“消毒?”几位医师面面相觑,对这个陌生的词汇感到困惑,但结合语境,大致明白是指清除环境中致病因素的意思。

一名胆大的医师拱手问道:“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佩服。只是不知这‘消毒’工作,具体该如何进行?请陛下示下。”

萧景琰早已打好腹稿,清晰地说道:

“首先,环境清理。所有已发现的患病者原居住之所、以及他们近期频繁活动的场所,立刻派人泼洒生石灰!特别是那些因瘟疫不幸身亡者的遗体,处理时必须极其谨慎,遗体及埋葬坑穴周围,必须大量覆盖生石灰,深埋处理,以防‘邪毒’扩散,传染更多人。”

“其次,空气净化。隔离区乃至全城曾经人群聚集之地,如市集、衙门口、水井周边等,需大量焚烧艾草等具有驱秽避疫功效的草药,进行烟熏。此举既可掩盖污秽之气,更能驱杀蚊虫,减少这些虫媒间接传播瘟疫的可能。”

“再次,物品消杀。隔离区内病人所用的一切器具、衣物、寝具,能焚烧的尽量焚烧。不能焚烧的,需用烈酒反复擦拭清洗。病人居住的帐篷或屋舍,地面、墙壁也需用烈酒或石灰水泼洒擦拭。”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水源管理!隔离区内病人的饮用水,必须彻底煮沸后方可饮用。并晓谕全城百姓,非常时期,所有饮用水,务必煮沸后再喝!高温可杀灭水中许多看不见的‘毒物’,此乃预防病从口入的关键!”

这一系列详尽、周密且极具操作性的指令,再次让在场的医师们听得目瞪口呆,心中震撼无以复加!天子所言的这些方法,有些他们略有耳闻,但大多闻所未闻!但细细思之,却又觉得每一步都蕴含着极深的医理和防疫智慧,环环相扣,严谨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