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服务器里的终极证据

主屏上的提示还在闪烁:**检测到未知设备尝试接入内网,协议类型:涅盘一期备份。**

陈默没有迟疑。他转身走向备用终端区,手指在空气中划出一道轨迹,关闭了所有无线信号发射模块。这台主机只连物理线路,从未接入外部网络,是整个系统最安全的节点。

他从贴身口袋取出U盘,插入接口。

屏幕亮起,文字浮现:**请输入继承编号以解锁历史数据。**

他输入一串数字。那是父亲临终前写在他掌心的号码。接着,系统提示进行生物识别和声纹验证。他将左手无名指按在扫描区,同时说出一段固定语句。

“验证通过。第一层解密完成。”

程雪立刻调出后台日志。芯片中的文件结构复杂,外层包裹着三重加密,一旦输入错误三次,所有数据将永久清除。更危险的是,监测程序显示,有远程信号正在扫描内网端口,频率每十五秒一次,像是在监听解密进度。

“他们在等结果。”程雪说。

“那就别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解。”陈默下令,“切断所有对外反馈信号,只保留本地运行。”

程雪启动“反溯源隔离舱”程序。这是一个虚拟沙箱环境,能模拟解密过程而不触发真实反应。她在沙箱中输入测试密钥,系统弹出提示:**请输入第二密钥。动态生成规则匹配中……**

她调出之前截获的赵宇电子签名文件,提取底层代码。那些看似普通的维修单据里,藏着一段特殊的算法逻辑。每次签名都会生成一个临时密钥,规律隐藏在时间戳与字符偏移量之间。

“找到了。”她说,“密钥是根据签署时间和IP地址哈希值动态生成的。”

她将当前时间、本地IP与赵宇常用签名格式代入公式,得出一组六十四位字符。

输入后,系统静止两秒。

随后,全息投影自动开启。

一幅立体时间轴缓缓展开,标注着多个关键节点。第一个画面是三年前的深夜,监控拍到赵宇进入陈氏集团车辆维修间。他打开工具箱,取出一个金属接头,替换掉原车刹车管路中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