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老头子,活了快七十年了。七十年前,我小时候,吃是为了活命。”
“后来啊,八十年代,吃是为了吃饱,能吃上一顿红烧肉,那就是过年了。”
“再后来,九十年代,大家手里有点钱了,开始讲究吃好。”
“那时候,谁家要是能请客去一趟肯德基、麦当劳,那在孩子眼里,就是天大的面子。”
“现在呢?”他看着台下这群年轻的面孔,笑了笑,问道。
“你们告诉我,你们现在吃,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思索。
“为了好吃?”
“为了健康?”
“为了……发朋友圈?”一个后排的女生,小声地嘀咕了一句,引来了一阵善意的哄笑。
杨教授点了点头,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意外。
他转过身,在黑板上,缓缓地写下了四个字:“文化消费”。
“说得都对。”他的声音,变得有些语重心长。
“你们这一代人,物质上,已经不匮乏了。你们消费的,早已不仅仅是食物本身。”
“你们消费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社交,一种文化的认同。”
“一碗普通的拉面,印上了日本动漫的logo,就能卖出双倍的价格。”
“一件普通的白T恤,印上了某个潮牌的设计,就能让你们心甘情愿地排队。”
“为什么?”
“因为,你们在为文化买单。在为那个logo、那个设计背后所代表的故事、审美和身份认同,在支付溢价。”
他看着台下的学生们,那双看透了世事风云的眼睛里,充满了期许。
“这,就是我们中国未来三十年,最大的一个商业机遇。”
“谁能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那些好东西,用你们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