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霏霏说出这句话,似是如释重负般,她抬起头,面色有些悲戚,开始编故事:
“陛下,微臣被义母捡上山的时候,才两岁,是以不记得亲生母父了。”
“义母教微臣读书识字,待微臣长大些,才知道自己长在匪窝。”
“但是寨子里的都是义匪,从不祸害百姓,只打劫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奸商。”
华曦帝明显不信,问道:
“哦?哪座山?你又是何时下山的?”
阮霏霏昨晚做过功课了,河西府百峰山匪患最严重。
山头众多,匪窝有十几个。
多年来朝廷剿了数次也没能完全清除。
于是答道:
“百峰山,微臣于十二年前下山。”
“那年,微臣十二岁,一场大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了山寨,死伤无数。”
“义母和几位长辈把微臣和年幼的英英、俊俊、潇潇拼死救了出来,她们自己却被冲走了。”
“微臣只能带着三个年幼的弟弟开始乞讨度日。”
“路上,又救下五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从此,微臣姐弟九人就开始四处乞讨流浪,后来随同灾民一起流浪到兴安县,遇到恩师冯秀兰,微臣才得以进京入国子监。”
华曦帝还是怀疑,问道:
“你的义母姓甚名谁?能教你这一身本事,定然不是泛泛之辈。”
阮霏霏道:
“回陛下,义母姓张名载,原本是个教书先生,遭到恶霸欺凌,被逼上山。”
“微臣留在国子监的四句箴言,其实就是义母所教。”
好吧,张老先生,剽窃您的横渠四句还给您了,您还多了个跨时空的义女。
至于篡改了您的性别,那不重要。
华曦帝仔细思索。
昭凰国好像从未听说过有姓张的大儒。
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
不过那四句箴言确实令人惊艳。
她看向苏嬷嬷:
“苏云,你可听说过张载此人?”
苏嬷嬷摇头:
“回陛下,老奴没听说过,或许高手在民间吧。”
阮霏霏在心里给苏嬷嬷竖了个大拇指。
好人啊,能处!
华曦帝继续问:
“阮爱卿,既如此,你的武艺又是谁教的?”
阮霏霏纠结了一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