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达了圣旨,当然他没有让包围王朝联军的大宋军队发动进攻。
既然能借刀杀人,又何必要浪费自己的兵力?不必要的牺牲绝对要避免,哪怕多费点劲。
所以赵桓向准备移民的摄政公主、弗鲁伊太子和乔拉皇帝下达了命令,让他们率领各自的军队与叛军开战,务必全部歼灭叛军。
三巨头召集了所有君王、元帅和将领,由大宋的传旨太监宣读了皇帝的命令。
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已经得到了大宋移民局颁发的移民许可,大宋皇帝要求他们带领自己的军队消灭叛军。
这些人已经准备迁移,到大宋本土去过好日子,这些军队自然是带不走的。
大宋也不可能让他们把军队带到大宋本土去,所以把军队拼光了最好 —— 既讨好了大宋皇帝,也免除了后顾之忧,同时还可以避免被大宋皇帝猜忌。
所以皇帝的圣旨得到了一众将领的一致赞同,他们纷纷表示将尽全力率军平叛,杀光叛军。
这时候双方军力的对比是六十万对三十万叛军,王朝联军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而且叛军基本上都是些乌合之众,所以这场战斗按理说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但是大宋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让他们将军队布防在京城四周保护京城,同时歼灭任何来犯的叛军。
这道旨意让王朝联军三巨头和其他的将领、元帅有些弄不明白了:皇帝的圣旨是什么意思?不让他们主动出击去包围歼灭叛军,反而让他们来守京城?
而且是在京城的外围设立若干封锁线来防守,明明他们的军力占据优势,却不借助兵力优势打歼灭战,这是怎么个操作法?
一时间众说纷纭,没人搞得懂。
他们当然不明白,皇帝赵桓就是想把这场战争扩大化并拖延下去,把印度半岛上剩下的这些军事力量全部消耗掉。
虽然乔拉皇帝他们不明白大宋皇帝为什么会让他们采取防守策略,而不是主动进攻 —— 明明他们的兵力和战斗力都明显强于叛军 —— 但大宋皇帝的命令,他们必须执行。
其实王朝联军与大宋之间现在的关系非常微妙,他们既没有签订停战条约,王朝联军也没有无条件投降,甚至他们都没有正式表示臣服于大宋、做大宋的藩属国。
但是大宋皇帝一道旨意下来,他们就屁颠屁颠地去执行了。
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根本打不过大宋,而大宋已经明确说了,只要双方开打,大宋就会全部消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