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扬团队的北极海底冻土层样本的实验室研究

李旭扬带领着手下研究团队的人员对从北极某海底冻土层中的取样地质样本开始了日常实验室的科学检测与分析。

…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将外界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隔绝在厚重的防爆玻璃之外。李旭扬站在中央操作台前,目光穿透显微镜的目镜,凝视着那片来自北极海底冻土层的微小样本。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轻划过,调整着放大倍数,仿佛在梳理一个尘封千年的秘密。

团队成员围在操作台周围,屏息凝神。林雪,团队中的地质学家,紧握着记录板,笔尖悬在纸面上方,随时准备捕捉任何异常数据。张明,负责样本处理的工程师,戴着特制手套,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机械臂,将样本从密封容器中取出,放置在分析台上。陈静,生物化学专家,站在光谱仪旁,眼睛紧盯着屏幕,等待着数据的显现。

“样本表面有异常纹理,”

李旭扬的声音打破了实验室的寂静,

“看起来像是某种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

林雪迅速记录下这一发现,眉头紧锁:“北极海底冻土层理论上应该是完全隔绝生物活动的环境,这些痕迹不太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张明点了点头,继续操作机械臂:“样本内部的温度变化曲线也显示异常,似乎有某种热源在局部区域持续释放。”

陈静的目光从光谱仪屏幕上移开,转向李旭扬:“光谱分析显示,样本中含有未知的有机化合物,与已知的任何生物或地质物质都不匹配。”

实验室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李旭扬深吸一口气,决定深入调查。他启动了实验室的深层扫描设备,将样本置于高分辨率X射线显微镜下。

“这些纹理,”

李旭扬指着屏幕上放大的图像,又继续说着:

“这看起来像是某种古老文明的文字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