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总院副院长李旭扬站在实验室窗前,凝视着窗外呼啸的北风。桌上摊开的是一份来自北极海底的样本报告,那些从火山口采集的岩芯和生物样本,正等待揭开地球最极端的秘密。
李旭扬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一次代号为“冰焰”的北极科考中的这项任务,自己带领着精干的北极科考团队深入北极圈,面对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和汹涌的海浪,他们的目标直指海底火山口——那片被冰层覆盖却暗藏生命奇迹的未知领域。
团队成员包括地质学家陈默、微生物学家林晓和工程师赵阳。当科考船“东方红二十号”激光束破冰前行时,李旭扬的思绪飘回任务启动的瞬间:国家海洋局下达的指令强调北极生态的脆弱性,要求团队在火山口附近采集样本,以研究极端环境下的生命适应机制。
“东方红二十号”在北极圈内破冰前行,甲板上寒风刺骨。李旭扬裹紧防寒服,对陈默说:
“陈工,这次任务不同以往。火山口附近的地质活动可能揭示地球深部的秘密,但环境极端,安全第一。”
陈默点头,目光坚定:
“李院长,我明白。岩芯采样要避开活跃喷口,但那些高温区域的生命迹象可能更惊人。”
林晓从实验室探出头,兴奋地喊道:
“李院长,赵阳刚传回数据,火山口附近有异常热流,微生物群落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丰富多样。”
李旭扬微笑地回复着:
“林博士,你的直觉总是准的。赵阳,设备检测如何?”
赵阳在控制室回应道:
“报告队长,一切正常,但风暴预警提前了,我们必须要加快采样速度了。”
李旭扬立刻通知着:
“深海智慧机器人科考小组立刻投入深潜耐高温高速水底飞行器多功能取样系统,加速取样。”